城市与环境研究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首 页
期刊介绍
顾问编委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微信号:uesjournal
期刊检索
全部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0 年
全部期
No.1
No.2
No.3
No.4
关于本刊
主管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单位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创刊时间
:2014年9月
邮发代号
:82-247
国外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
:BM2001
国内刊号
:CN 10-1211/C
国际刊号
:ISSN 2095-851X
首页
>
期刊目录
中国乡村半城市化地区的识别——基于第一、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企业数据...
作者:
李玉红
[摘要]
从村庄层面看,中国乡村半城市化地区是那些非农人口和产业集聚到一定程度但依然实行农村行政管理的村庄,这些地区有两个特征,其一,受工业化驱动从而非农人口和产业发生集聚,表现出城镇雏形,其二,实行农村管理方式,公共产品和服务不足,体现了乡村特征。通过对第一、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企业数据进行估算,发现我国村庄层面的工业就业分布呈现“分散”和“肥尾”特征,在乡村地区大部分工业企业布局分散的同时,乡村半城市化地区却集中了一半以上的工业就业人员;我国乡村半城市化水平较高,且有增长和深化趋势;半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状况有密切关系。激发各级政府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提升我国乡村半城市化地区城镇化质量的关键。
全文
[
PDF
1016.0 MB ] 2015.4 (2):60-74 浏览( 2530 )
基于Vague集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关系实证分析
作者:
李群 崔春生 王宾 张灵蕤
[摘要]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关系问题是“四化同步”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作者运用Vague集理论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Vague集理论的相似度模型,对2011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二者的协调度较低,新型城镇化的Vague值相对高于农业现代化,较低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影响了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这与目前中国二元经济的现实是相匹配的。基于此,作者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深化农村现代化改革的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力求为政策制定提供必要参考。
全文
[
PDF
970.0 MB ] 2015.2 (2):61-73 浏览( 2804 )
当前中国区际产业转移及其特征——基于三个维度的分析
作者:
许德友
[摘要]
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均衡引发了国内不同区域间的产业转移,这种区际产业转移既是区域间要素享赋动态变化的体现,也是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要路径。2008年金融危机后,随着外部需求的恶化以及国内市场的扩张,在市场推动和区域政策多重力量作用下,中国区际产业转移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作者基于对文献资料和实践案例的思考,从当前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为什么转移、向哪里转移、怎么样转移”三个维度,即转移的动力与阻力、范围与方向、模式与政策三方面,立体式剖析发生在中国内部空间的产业转移,以求全面而深入地刻画当前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现状、特征及成因。
全文
[
PDF
1084.0 MB ] 2015.3 (2):67-81 浏览( 2648 )
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进入新时期的思考——李扬研究员访谈录
作者:
[摘要]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表现出一些新特点。从实体经济到虚拟经济,有五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包括:城市化模式转换、产能过剩、金融乱象和地方融资平台以及房地产问题,因此政策框架也应当与时俱进地进行相应调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进入了新时期,需要适时地做出政策上的调整。就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及相关问题以及如何构建新的政策框架,《城市与环境研究》编辑部对著名经济学家李扬研究员进行了专访。
全文
[
PDF
840.0 MB ] 2015.1 (2):71-75 浏览( 2656 )
城市区位视角下的农民工收入分布——宁波市的实证研究
作者:
杨思思 张展新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工业化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者基于2012年宁波市外来人口调查数据,考察城市流动人口(农民工)收入的空间分布,并讨论人力资本收入回报的空间差异。分析结果显示:(1)总体上宁波市流动人口收入和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近似椭圆型形状,分布于外围城区的农民工平均收入最高,五县市次之,中心城区最低。农民工的区位分布显著地影响收入水平,相比于中心城区,分布于外围城区和五县市的流动人口与收入显著正相关;(2)宁波市外围城区农民工的正规化就业程度较高,主要表现在合同签订率高于中心城区和五县市;(3)以初中受教育程度农民工为参照,分布在中心城区和外围城区的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农民工与收入不显著相关,而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显著正相关。分布于五县市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与工资性收入不显著相关。
全文
[
PDF
1580.0 MB ] 2015.2 (2):74-90 浏览( 2918 )
“十三五”时期中国的环境保护形势与政策方向
作者:
俞海 张永亮 任勇 周国梅 陈刚 王勇
[摘要]
“十三五”期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环境保护也迎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然而,中国目前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如何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环境短板成为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作者从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态系统四方面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的环境现状,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及环境治理体系与能力对“十三五”期间中国的环境保护形势进行研判。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用“绿色化”引领“十三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深化环境保护基础制度改革、大幅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建立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机制、实施重大“绿色化”行动和创新“绿色化”政策工具等政策方向,为“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全文
[
PDF
1120.0 MB ] 2015.4 (2):75-86 浏览( 2633 )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
张贵 梁莹 郭婷婷
[摘要]
在全球大都市经济圈崛起、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北京“大城市病”逐渐凸显的背景下,2014年2月26日召开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将京津冀一体化问题提上了历史的新高度,由此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学术界从顶层设计、产业转移、生态环保、交通建设、空间布局和旅游合作等多方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了研究,并不断探索发展的路径和突破口。作者对现有研究成果做了梳理,在此基础之上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进行了展望。
全文
[
PDF
999.0 MB ] 2015.1 (2):76-88 浏览( 2764 )
中国制造业的区域转移——基于地区产业结构演进视角的分析
作者:
王春杨 吴国誉
[摘要]
作者运用区位基尼系数、份额变动和份额一偏离分析方法,以地区产业结构演进为视角,考察2001年一2011年中国制造业区域转移的时空特征及变动原因。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中国制造业呈现出先集聚后分散的时空演变特征,即2001年—2005年,制造业向东部地区集聚;2005年一2011年,制造业则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转移,中部地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中国2005年一2011年的制造业区域转移主要是地区间产业竟争优势的变动所致,而不是来源于各地区产业结构差异的变动,即东部地区由竟争优势向竟争劣势转变,而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则由竟争劣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了地区制造业的增长路径,但其长期效果受竞争优势的影响明显。东部地区里需加快产业升级并重塑竞争优势,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则应理性承接产业转移,提高优势产业的专业化水平。
全文
[
PDF
1154.0 MB ] 2015.3 (2):82-96 浏览( 2680 )
城乡收入差距会影响二氧化碳排放吗?——基于IPAT扩展模型的实证...
作者:
胡雷
[摘要]
目前国内外关于收入差距如何影响二氧化碳排放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作者利用我国2000年~2012年的分省面板数据,基于IPAT扩展模型,实证检验了城乡收入差距和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支持了Boyce等人的观点,即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同时,研究中引入了城乡收入差距比和能源效率的交乘项,发现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我国通过提高能源效率来实现节能减排。因此,政府在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中,除依靠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之外,还应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全文
[
PDF
1009.0 MB ] 2015.4 (2):87-99 浏览( 4089 )
国外绿色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进展述评
作者:
渠慎宁 李鹏飞 李伟红
[摘要]
为了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将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纳入到主流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范围,因此构建“绿色经济增长理论”成为当前主流经济学研究的新视角。作者对近年来国外有关绿色经济增长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重点关注绿色经济增长领域中的技术创新问题,尤其是引入技术后资源投入和相关环境政策对一国实现绿色经济增长目标的动态影响,由此归纳出目前绿色经济增长领域的共性问题,在构建绿色经济增长理论框架的同时指出研究的发展方向。
全文
[
PDF
1041.0 MB ] 2015.1 (2):89-102 浏览( 2736 )
CGE模型在资源环境经济学中的应用
作者:
张晓 张希栋
[摘要]
作为政策模拟与政策分析模型的主流工具之一,可计算的一般均衡(CGE)模型因其具有可以将经济、能源和环境等多领域问题放在一个模型中联合考虑、模拟政策变动对多个子系统的冲击效果等系统分析问题的优势,正在被广泛应用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作者分别考察近年来(重点为2010年以后)国内外在经济—能源—环境(简称3E)的综合分析以及在资源、环境(包括贸易与环境)等方面CGE模型的应用情况,归纳各种CGE模型的应用特点及适用范围,为深入利用CGE模型进行资源环境学研究提供全景式文献评述。
全文
[
PDF
1096.0 MB ] 2015.2 (2):91-112 浏览( 2580 )
近年来国内城市治理研究综述
作者:
吴金群 王丹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城市管理必然转向新型的城市治理。作者基于公共管理学视角,从理念之争、体制改革、议题聚焦、中外城市的案例研究等四个方面,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城市治理的研究进展。总体上,我国城市治理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成果,在学科的多元性和议题的广泛性上特征明显,但仍缺乏统一的研究范式,欠缺学科之间的有效对话,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在实践与理论之间依然需要进一步互动对接。
全文
[
PDF
1039.0 MB ] 2015.3 (2):97-112 浏览( 2717 )
在新常态下崛起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徐匡迪院士访谈录
作者:
[摘要]
2015年4月,《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复同意,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出要努力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支撑、全国经济新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城市群,这对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城市与环境研究》编辑部就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战略定位等问题对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院士进行了专访。
全文
[
PDF
847.0 MB ] 2015.4 (2):100-105 浏览( 2396 )
天津论坛(2015)“城市发展与治理”会议综述
作者:
杨龙 孙兵
[摘要]
全文
[
PDF
998.0 MB ] 2015.1 (2):103-110 浏览( 2554 )
引领智慧城市话语权,打造未来城市新形态——“2015智慧城市论坛...
作者:
丛晓男 刘治彦
[摘要]
全文
[
PDF
908.0 MB ] 2015.4 (2):106-110 浏览( 2312 )
1
2
您是第 1795647位访问者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城市与环境研究》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