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环境研究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首 页
期刊介绍
顾问编委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微信号:uesjournal
期刊检索
全部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0 年
全部期
No.1
No.2
No.3
No.4
关于本刊
主管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单位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创刊时间
:2014年9月
邮发代号
:82-247
国外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
:BM2001
国内刊号
:CN 10-1211/C
国际刊号
:ISSN 2095-851X
首页
>
期刊目录
高速铁路对城市旅游发展的经济效应研究——以武广高铁为例 &nbs...
作者:
朱桃杏 陆军
[摘要]
高速铁路是交通运输技术进步的产物,具有多重属性,如线路和站点设置、车次安排等。不同的自然和社会属性通过自然环境和区位特征等因素对区域旅游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作者以武广高铁为例,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高速铁路多重属性的旅游效应和开通运营特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与否”“是否是高铁站点”“至高铁站点距离”等因素与区域旅游收入增长呈现明显的正相关;高速铁路的相关属性互相制约,共同推动区域旅游的发展。除了以高速铁路为代表的交通设施支撑外,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住宿等配套要素对区域旅游业发展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全文
[
PDF
1001.0 MB ] 2016.2 (3):69-79 浏览( 2439 )
中国工业污染重心与经济重心转移路径对比分析 &nbs...
作者:
马姣娇 赵永琪 徐颂军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工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相关研究也越来越为学界所关注。作者利用2000年~2013年中国各省份的GDP及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数据,分别测算出经济重心及工业污染重心的转移路径,从移动方向、移动距离、移动速度、斜率等方面探究了二者的空间转移动态变化规律,并从路径对比、空间相关性等方面研究经济重心和工业污染重心的空间联系。结果表明,2000年~2013年间,经济重心和工业污染重心总体上均向西北方向移动,但工业污染重心移动速度明显大于经济重心移动速度,移动总距离排序情况如下:工业废气重心(560.07km)>固体废弃物重心(435.15km)>工业废水重心(267.22km)>经济重心(66.27km);经济重心与工业污染重心在东西方向上的相关性显著,但在南北方向上并不明显。
全文
[
PDF
1551.0 MB ] 2016.2 (3):80-94 浏览( 2421 )
中国人口迁移的变化趋势及空间格局
作者:
王宁
[摘要]
文章主要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县数据,从全国、大区域及城市层面全面分析中国人口迁移的变化趋势及空间格局。结果发现:(1)我国人口迁移总体规模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迁移目的地在分布上以东部地区为主的格局没有改变,但中西部地区近年来出现了快速增长;(2)迁移人口的代际变化特征明显,新生代农民工的大量出现对未来城镇化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3)迁移人口向地级及以上城市集聚,尤其是向大城市及特大城市集聚的现象显著,同时,小城镇在吸纳人口就近迁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4)城市的人口迁移活跃程度与其经济发展水平、行政等级等因素关系密切。未来,应重视人口迁移的结构性变化对城市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弱化城市的行政等级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促进城市规模体系均衡发展。
全文
[
PDF
2039.0 MB ] 2016.1 (3):81-97 浏览( 2577 )
中国城市气象灾害非工程应对措施进展、问题与对策 &...
作者:
辛源 彭莹辉 姜海如 孔锋 吕丽莉
[摘要]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气象灾害威胁,城市气象灾害呈现出高破坏性、高扩散性、高社会影响性等特点,进一步导致城市气象灾害防治更加复杂化。城市气象灾害防治更加强调发挥非工程应对措施的突出作用。中国已初步形成城市气象灾害非工程应对措施体系,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薄弱之处。作者提出要坚持技术防灾、科学防灾、制度防灾、社会防灾,通过进一步强化城市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完善城市气象灾害防治预案、推进城市气象灾害立法和管理水平、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社会参与程度等途径,提升中国城市气象灾害非工程应对的能力。
全文
[
PDF
2251.0 MB ] 2016.4 (3):81-94 浏览( 2653 )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城镇化安置:特征、问题及机制创新
作者:
段跃芳 赵旭
[摘要]
移民安置一直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适应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趋势,移民安置越来越多地采用城镇化安置方式。移民安置方式的重大转变为移民重新选择生计提供了机会,但同时给移民带来了潜在风险。与传统的农业安置模式相比,移民城镇化安置具有生计来源非农化、生活消费方式市场化和生存环境社会化等特征。目前,我国在推进移民城镇化安置过程中遇到诸如补偿机制不合理导致的移民搬迁意愿不强、移民就业与生计面临困难、移民参与城镇化过程的主动性不强、移民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等问题。这与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的机制没有及时根据城镇化安置特点进行调整与完善有紧密关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建立与完善基于成本收益原则的补偿机制、以市场手段为主的资源配置机制、以保障移民收益权为中心的效益分享机制和以资金筹措为重点的移民社会保障机制。
全文
[
PDF
1008.0 MB ] 2016.3 (3):86-98 浏览( 2261 )
就地就近城镇化战略思路与地方经验 &...
作者:
周飞舟 周立 石英华 李增刚 陈雪原 赵峥 宣超
[摘要]
就地就近城镇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在我国城镇化质量不高、市民化较难推进的背景下提出的,指农村人口在原居住地或邻近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实现城镇化和市民化。自《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以来,各地积极探索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取得了一定成就、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此,围绕我国就地就近城镇化的现状、推进思路、地方经验、政策诉求等问题,本刊编辑部举办了“就地就近城镇化”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发表了很有见地的观点。编辑部特选取部分专家的精彩发言,以笔谈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全文
[
PDF
992.0 MB ] 2016.2 (3):95-107 浏览( 2359 )
资源金融市场特征、运行机制及影响
作者:
渠慎宁
[摘要]
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下,金融市场价格开始替代传统的现货贸易价格成为资源市场的风向标,资源类大宗商品的金融化属性逐步凸显。目前,国内外学界和商界对“资源金融”的分析框架尚未明确统一。资源商品具备显著的金融属性,并与传统金融市场呈现出较大差异,价格波动也更为剧烈,对宏观经济主要变量冲击明显。本文试图对此问题进行梳理,重点从资源商品的金融属性、市场特征、运行机制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几方面进行阐述, 归纳出当前资源金融研究领域的共性问题,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全文
[
PDF
1068.0 MB ] 2016.4 (3):95-108 浏览( 2597 )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
王志宝
[摘要]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已形成了很多研究成果,作者将其整理成三个方面:(1)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已经越来越明显,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2)生产性老龄化与服务性老龄化相辅相成,成为解决人口老龄化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人口结构变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3)成功老龄化的机制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人口老龄化区域演变的规律,但国内外研究在这方面的侧重点差距很大。未来的研究方向将会偏重于“积极老龄化”(或生产性老龄化)和人口老龄化区域演变机制分析。
全文
[
PDF
980.0 MB ] 2016.1 (3):98-112 浏览( 2758 )
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的多指数评价与分析
作者:
孙轩
[摘要]
区域内的产业协调发展水平被认为是衡量城市群建设效果的重要内容。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均存在一定差异,单一标准评价体系通常难以满足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评价与分析的需要。作者综合考虑多元价值因素和多样性发展需求,从经济性、专业性、平衡性和友好性四个维度对城市群的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定量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指标参数进行有效综合,提出了一种多指数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例,对我国典型城市群的产业协调发展现状和发展历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分工最为明确,但产业外溢效应有限,中、小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城市间的经济差距缩小缓慢;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区具有一定的经济带动效果,但区域整合力度不够,城市之间的产业相似度较高,最终难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而相比以上两大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各城市间的产业分工更为合理,核心城市的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因而产业协调发展水平较高。
全文
[
PDF
1077.0 MB ] 2016.3 (3):99-110 浏览( 2368 )
《中国城乡双重二元结构研究》简评
作者:
白永秀
[摘要]
近期,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颂吉博士撰写的《中国城乡二院结构研究》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该书共分7章,约20万字,系统研究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全文
[
PDF
712.0 MB ] 2016.2 (3):108-109 浏览( 2406 )
《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3(2016)》正式出版
作者:
董昕
[摘要]
《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3(2016)》(下文简称《房地产蓝皮书》)于2016年5月正式出版发行。《房地产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党委书记李春华、土地经济与不动产研究室主任王业强担任主编,尚教蔚、董昕单位副主编,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共43.7万字,分为总报告、土地篇、金融篇、市场篇、管理篇、区域篇、国际借鉴篇、热点篇。总报告对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全面、综合的分析,其余各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房地产次级市场的发展、区域市场以及热点问题就行了深度分析。
全文
[
PDF
255.0 MB ] 2016.2 (3):109-110 浏览( 2386 )
《中国工业节水战略研究》简评
作者:
宋迎昌
[摘要]
近期,宁波大学校长、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沈满洪教授等人撰写的《中国工业节水战略研究》一书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分15章,约54.9万字,系统研究了中国工业节水战略问题。该书提出,工业节水是实现工业用水总量下降的必由之路。依靠技术创新推动用水效率的提高具有巨大空间,依靠制度创新推动水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同样具有巨大空间。实施工业节水战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围绕工业节水问题,该书进一步提出三大类型五大战略:一是工业节水技术型战略(包括技术创新节水战略和循环利用节水战略),它们主要通过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为导向、以节水型企业建设为抓手来实现工业节水;二是工业节水制度型战略(包括价格调控节水战略和水权交易节水战略),它们强调市场机制的运用和水市场的建设,要求通过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来推进工业节水;三是工业节水混合型战略(即结构调整节水战略),旨在既提高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又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有效地推进工业综合节水。
全文
[
PDF
193.0 MB ] 2016.3 (3):111-112 浏览( 2374 )
1
2
您是第 1795648位访问者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城市与环境研究》编辑部